“感謝工作隊,感謝新疆農業大學教授的技術指導,2020年我承包的300畝棉花豐收了!”2月26日,新疆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代熱亞博依村棉花種植大戶依明·阿合尼亞孜高興地說。
阿瓦提縣是棉花種植大縣,隨著種植技術的革新和發展,傳統的棉花種植方式產量低、棉花品質不好等問題日益凸顯,直接影響農民收益。
為解決這一問題,新疆農業大學駐村工作隊邀請農作物遺傳育種專家陳全家教授、棉花專家趙強副教授一行深入田間地頭,專門給村民們傳授棉花苗期管理及棉花高產、高效的科學種植技術,并將棉花高質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等多個科技服務項目投入到托萬克拜什艾日克村,同時還成立由2名研究生和6名本科生組成的小胡楊農業科技服務小分隊,為農戶提供不間斷的面對面科技服務。
新疆農業大學科研管理處副處長、土壤與植物過程重點實驗室副教授顏安及其團隊打破鹽堿地改良常規方法,在鹽堿地重災區的地方,利用鹽堿地改良調節劑改良鹽堿地,同時施用鹽堿地專用高效肥,讓鹽堿地上種植的棉花畝產增加6-8%,讓曾經的低產田成為高產田。數據顯示,試驗田棉花每畝地實測產量達到370公斤,相比2019年每畝地增加80公斤,該項研究成果被天山網等多個媒體宣傳報道。
隨著新疆農業大學機采棉水肥一體化群體塑形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棉田病蟲害防治農藥減施技術、棉田蚜蟲生物防治效果評價等多項科技項目落地,本地棉花產業正發生著從量到質的飛越。